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一章:命运的齿轮从此开始转动(1 / 3)

在连上了九天班后,素青拖着疲惫的身体和沙哑的声音下班了。

她打开车门,把又厚又重的一袋子作文甩到副驾驶座上,像是被抽走全身骨头一样瘫软在驾驶座上,看着雨越下越大。

雨滴孜孜不倦地敲打着车窗,她没有打开雨刷器,世界模糊一片,犹如她零星的思绪。

她感觉心里也在下一场雨。

淅淅沥沥、连绵不绝、又阴又冷……

素青闭上眼,静静地聆听雨声,她感觉自己身处的世界不对劲。

说实话,她很厌恶这样的世界。

有时候,她觉得世界就像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,每个人都在其中莫名其妙地扮演着不同的角色,莫名其妙地苦不堪言度过上学、上班以及生老病死的各个阶段,一辈子忙碌不停,但又莫名其妙地变成了千篇一律的模样,莫名其妙成为了面目可憎的模样。

只是这样就算了,她也不至于那么难受。

但是很显然,女性不是这个世界的主角。

知道得越多,她越发痛苦。

达官显贵都是男性,各国的国家主席全是男性,男性有绝对的性别优势和话语权。

农村里的重男轻女格外严重,一些落后的村子里,女孩子出生可能都会被悄悄丢弃或蒙死,造成“光棍村”形成,生育机器全靠坑蒙拐骗。

在一些农村家庭中,男孩常常会得到更多的资源,如学费、食物或衣物,女孩一般都是作为被压迫,被放弃的一类。这种不公平的资源分配,无疑加剧了男孩在家庭中的优越感,也使得他们更容易忽视自己的社会责任,变得狂妄自大,游手好闲。

素青生活在富庶的关海市,但是隐形的“重男轻女”犹如暗夜中的影子,悄然潜藏在她生活的各个角落,它虽不露痕迹,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和行为。

那些看似寻常的期望、学业选择、家务分配、资源分配……每一个细微的角落都可能隐藏着对男性和女性的恶意。

素青做了三年老师,她发现家长们往往对男孩和女孩有着截然不同的期望。

家长们普遍认为男孩应该勇敢、独立,敢于冒险,可以给自己家传承香火,值得最好的;而女孩则被期待温婉、体贴、听话,只需要贤惠,能相夫教子就行。这样的期望无疑为孩子们设置了不同的成长路径,让他们在面临选择时无法摆脱重男轻女的束缚。

素青的父母虽然还算开明,但也只是还算罢了,他们暂时没有催婚催生,但总觉得相互安稳,女儿还小,才25岁,她只是没开窍,但是她以后一定会找个男人结婚生子,过“幸福美满”的一生。

哪怕她讲了成千上万遍,不结婚不生子,不喜欢男人。父母和外人也不会理解。他们不理解为什么可以有人选择与众不同的路,女人一辈子总要结婚生子的。

素青对此嗤之以鼻。

哪怕千千万万个女性过着这样的生活,她也不会妥协。

当孩子长大了,面对学术和职业选择时,重男轻女的观念往往也无处不在。男生常常被鼓励选择工程、科学等“男性化”的学科,而女生则常常被引导选择护理、教育等“女性化”的职业。这种刻板的观念不仅限制了孩子们的发展空间,也剥夺了他们追求梦想的权利。

素青选择教师这个职业最大的原因是看中了寒暑假,再加上她最为熟悉的职业除了学生就是老师了,并不是因为喜欢孩子,也不是为了追求安稳,更不是为了什么传说中的“好嫁风”。

在家务分配上,重男轻女的观念更是明显。许多家庭中,女孩常常被要求承担更多的家务,不但要管好孩子,上好班,还要伺候好男人,忙到恨不得长出三头六臂来。

而男孩则被视为应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,不做家务,不带孩子,外出工作或学习。这种不公平的分配无疑加剧了女性在家庭中的负担,也剥夺了她们应有的权利。

人们往往对男孩的成就给予更多的赞扬,而对女孩则更多地关注她的外貌或行为。这种言语和行为的偏见无疑加剧了男孩和女孩之间的不平等,也使得他们无法得到公正的评价。

女性的心理大致可以分为三种:全醒,昏睡,半醒半睡。

完全醒来的女人,决心为自己而活;完全睡着的女人,在既定秩序里活。

睡不着又醒一半的女人,在两者之间,真要为自己活,感觉太冲动冒险任性,继续呆在秩序,无法忍受陈腐的规则。

她们,游移,挣扎,矛盾,焦虑。

素青下定决心要为自己而活,她绝对不会内耗自己,她会选择发疯创死所有人。

在文化传媒领域,“重男轻女”的表现也十分明显。电影、电视和书籍等媒体作品中,常常充斥着对男孩和女孩的刻板印象。男孩常常被塑造为勇敢、冒险的角色,而女孩则常常被设定为温柔、顺从的形象。这种刻板印象无疑强化了社会对男孩和女孩的刻板印象,使得他们无法得到真正的成长和发展。

素青睁开眼睛,刷了刷小视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